“亚洲女飞人”张彩华的亚运回忆
你记得那位“亚洲女飞人”张彩华吗?她从永嘉黄田的江边村跑出,从乡间的石子路到塑胶跑道,从学校的运动会到全运会、奥运会,她拿了许多奖牌和荣誉,她是参加奥运会100米项目的第一位中国女运动员,也是首位百米跑进11秒的亚洲女性。
如今的张彩华虽然退役,不过提到田径事业依旧神采飞扬,记者联系上她时,她正带队参加比赛。
(资料图)
缠绷带、打封闭带伤拿下亚运金牌
张彩华出生于1965年,永嘉黄田人,在14岁进入省队之前,她并未受过系统训练,跑步时主打一个“天赋”。在永嘉中学上初中时,被启蒙老师朱顺土和陈尧夫挖掘,从县里、市里,一路跑进全省中学生田径比赛。
“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,最主要的是要碰到自己的伯乐。”张彩华坦言,她这一生中就遇到了好几位伯乐,真切地改变了她。就在那次全省中学生田径比赛上,省队教练应水根将张彩华选入省田径队集训,她于1979年正式进入省队。
1985年,张彩华遇到了另一位伯乐——时任中国田径队外教丹尼斯·威得比。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,张彩华补齐了在柔韧、灵活性等方面的短板,1986年到1990年间的国内大赛她从未失过手,1988年更是以10秒9(手记时)的成绩正式加冕“亚洲女飞人”。
当时的张彩华意气风发,可谓是该拿的冠军都拿了,该破的纪录都破了,奥运会也参加了,却唯独没有拿过亚运会冠军,她希望自己能有一块亚运会的奖牌,为自己的田径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。1990北京亚运会女子100米接力决赛上,她圆了这个梦。
“我是第四棒,第三棒交给我时,我拼命咬紧牙关冲到终点!”回忆起当时的比赛场景,张彩华依旧记忆犹新,拿下这块金牌,她的情绪却是无比复杂——高兴、伤心、如释重负……
原来,在这场接力决赛之前,因腿伤张彩华不得不放弃原本志在必得的女子100米单项比赛。参加这场接力,是在她的坚持下,缠绷带、打封闭上了赛场的。当时跑到终点后,张彩华泪流满面,但如今回忆起这段过往,她却笑着说,“当时我们心思很简单,拿到奖状、得到荣誉,或者在开会时被表扬一下,都会很高兴。”
本能地关注温州运动员
目前,张彩华还担任了温州市田径协会名誉顾问,当记者问她会不会特别关注家乡的运动员,她几乎是脱口而出“那肯定的”。
“不管是在大学生比赛,还是全国性比赛,对温州的运动员会特别关注一些,我在当运动员参赛过程中也有遇到过一些老乡。”张彩华认为,关注家乡的运动员是一种本能反应。
张彩华说,无论是地方还是国家,田径事业都在积极向上发展。从前他们出去参加比赛,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,团队都只有二三十人,如今出去比赛,团队多的时候有上百人,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可见一斑。
“现在的运动员,看的东西比那时候的我们多,眼界也会更开阔,但年代不同,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同。”张彩华表示,相比之下,如今的运动员条件更好,有科学的训练方案和先进的场地。
面对即将到来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,张彩华充满期待,而家乡温州能成为本届亚运会分赛场,也让她觉得十分荣幸。“希望我们顺利完成亚运会,也希望运动健儿们能够在家门口取得好成绩。”
原标题:“亚洲女飞人”张彩华的亚运回忆
记者谢锦哲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